熱門文章
哪一種運動才能真正對抗肌少症?
發表時間:2021-02-13

Photo by Sriyoga....

想做斜槓青年,先拿回人生選擇權
發表時間:2018-06-22

自從《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

美中貿易戰升級‧台灣的新機會

發表時間:2019-11-11 點閱:1911
Responsive image

美中貿易戰升級‧台灣的新機會  台商爭相回流 造就新台灣契機

 

 

 

台灣金融研訓院日前舉辦「美中貿易戰升級‧台灣的新機會」研討會,邀請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財經新聞評論家姚惠珍等產官學專家以綜合座談方式,共同思索危機時刻的轉機,並提出具體建議。

 

 

面對美中貿易衝突局勢詭譎多變,台灣積極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境外資金匯回條例等專法以及相關措施,加速台商回流,根據經濟部預估,今年回流資金高達新台幣7,800億元,成為產業升級轉型的契機,讓回流資金落地深耕台灣,以推動經濟和就業增長。

 

為因應美中貿易衝突可能對台灣的影響,台灣金融研訓院特於10月中旬舉辦「美中貿易戰升級‧台灣的新機會」研討會,邀請產官學專家以綜合座談方式,共同思索危機時刻的轉機並提出具體建議。

 

金管會:做好授信品質管控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顧立雄表示,以目前美中貿易爭端的情勢,影響層面可分為二個部分:第一是貿易戰升溫,導致全球貿易衰退;第二是對經濟衰退或放緩的疑慮,不過,目前美中貿易爭端並未對台灣經濟或金融市場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部分學者甚至分析,台灣與部分東南亞國家可能受惠於貿易紛爭下的轉單效應。

 

儘管如此,金管會依舊上緊發條絲毫不敢鬆懈,顧立雄強調,金管會已督促台資銀行大陸分行,授信應提列足額的備抵呆帳,使其授信風險不致轉嫁至總部,並做好授信品質的管控。同時,將持續注意國際金融情勢變化並密切掌握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狀況與重大金融事件,於必要時採取相關穩定股市期市措施及業務應變計畫,適時請受影響的上市櫃公司對外公開說明可能受影響的程度與因應情形,以利投資人了解。

 

另外,金管會近期亦提出相關金融政策,期透過金融與產業攜手合作促進經濟發展,包括:明定境外資金匯回從事金融投資管理運用範圍、研議財富管理方案、吸引國際企業來台掛牌、提供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等四大措施

 

央行:今年台灣整體經濟表現不錯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表示,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機構紛紛看淡國際貿易、投資動能前景,甚至數度下修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這對於小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是相當不利的,然而,台灣企業在這變局表現出不尋常的韌性與彈性,相較於南韓、新加坡以及香港,台灣今年整體經濟表現還不錯。面對這樣的環境,台灣需把貿易以及投資移轉效益轉變成長期經濟發展的因子,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之際,政府趁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境外資金匯回條例等,並做好相關預備措施,以防止回流資金用於房地產炒作。

 

另外,對於香港反送中所引發的資金移動潮,陳南光指出,台灣應設法追趕財富管理相對蓬勃的香港、新加坡等市場,把握資金匯回契機,除放寬資金匯兌規範以及提供更多元商品之外,可進一步擴大引進金融人才,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以建設國際理財平台。

 

如今台灣位處美中貿易紛爭中,此時政府施政以及廠商因應配套措施更形重要,而政府相關措施已初步見效,並讓業者有所期待。長期關注美中貿易戰議題的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表示,自去年3月美中貿易戰正式浮上檯面起,雙方經歷多輪關稅交火與談判,從加徵報復性關稅、針對企業黑名單實施出口管制,到近日的第13輪高級貿易會談,國際經濟金融情勢隨之一路起伏跌宕;討論、猜測美中貿易戰的結果,成了各界最關注的議題。

 

黃崇哲說,美中貿易戰迄今已可見到台商回流潮,尤其,香港反送中事件使得香港金融中心的穩固性已經不復以往,而在整體產業鏈的移轉加速,調整市場全球布局趨勢下,引動龐大資金流的遷徙,「台資回流」、「台灣的錢自己管而不是給香港人管」,似乎成為可以期待或應該關注的檯面議題。

 

黃崇哲認為,美中貿易戰雖名為「貿易戰」,但演變至今,「金融」卻扮演一個重要的關鍵點,因此強調從貿易戰下,產業面影響是基本的,但更應該關注金融面,兩者結合全面架構台灣觀點。亦即以貿易戰、香港、資金回台等因素的匯流下,如何善用這波浪潮,抓住可能的機會,克服既有的挑戰,讓台灣金融更上一階,讓台灣產業再復興,這影響的長遠,甚至可能延續至台灣下一、兩個世代。

 

金管會:強化台灣財管業務才能抓住機會

 

至於金融業要如何看待美中貿易紛爭、香港反送中等事件可能帶來的商機或機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傳章表示,根據經濟部預估,美中貿易戰引發的台商回流熱潮,今年可達7,800億元,當這些實質投資資金在台灣深耕後,必然會進入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為因應這波國際變局,金管會加速推動國際理財平台,並以星港為指標。

 

「壯大自己才能抓到機會,若不壯大自己,即使機會來了也無法把握!」張傳章指出,產品多元、稅賦低、資金自由流動、國際化等四大優勢造就香港成為東方之珠。為強化台灣財管業務,金管會力促商品多元化,並推動「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以引導回台資金投資實體產業及金融市場。根據財政部保守預估,將有1,333億元流入資本市場。此外,台灣發展財富管理平台還可聚焦二代傳承,主因台灣產業多達99.7%為中小企業,目前逾5成中小企業主年齡逾50歲,但有接班傳承計畫的比率僅6%,遠低於國際的15%,即台灣發展國際理財平台,除可關注商品面外,還可多朝二代接班傳承著手。

 

張傳章重申,壯大自己才能抓住機會,台灣在這波國際金流、人流潮流中已有三大基石,一是推動金融發展行動方案,建構國際理財平台;二是鼓勵台商回台,以利實體產業發展;第三則是「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的實施,將有效挹注台灣財富管理發展,甚至媲美星港。

 

銀行公會:資金回台有助業升級並創造就業

 

銀行公會理事長呂桔誠認為,美中貿易戰不僅僅只是貿易戰,更代表了兩強領導地位的爭奪,涉及地緣政治、國家戰略發展,研判美中貿易戰將延續很久(next decade),而台灣身處兩強競爭背景下,政府適時推出台商回台方案,不僅政治正確且成功,更重要的是顯示企業的敏銳度,已用腳投票為股東、員工做出最好的抉擇,而資金回台不僅有助實體產業發展,後續的融資需求也有助資本市場資金的去化,甚至帶動產業升級並創造就業機會。

 

「有錢人的錢在哪裡,他的心就在哪裡!」知名財經新聞評論家姚惠珍說,自2000年後,台灣匯到中國的資金高達2.4兆元,令人怵目驚心,以鴻海集團超過2,000億元最高,「有意思的是,今年開始,鴻海集團一毛錢都沒有出去,如果連匯出第一高的鴻海集團,錢都沒有再匯出去了,那你說他的心在哪裡?」

 

姚惠珍認為,此時有錢人心回來了的關鍵,在於美中貿易戰已不再只是貿易戰、關稅戰,甚至被視為美中新冷戰的開始,美中貿易戰涉及價值觀對立問題,即民主自由與威權體制的對抗,也因此美國眾議院於16日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該法案將重新審視美國自1992年起,對香港政策的定位。

 

姚惠珍表示,美國在1997年香港回歸後,仍把香港視為截然不同於中國內地的城市,仍給予香港多項保障,包括:獨立關稅、匯率制度,以及多項出口優惠,甚至承認香港的護照,主因英國治港期間建立了香港的「法治」基礎。但反送中事件正衝擊香港最後的堡壘「法治」,假若香港的法治無法透明,無法被外界信任,香港東方明珠的榮景恐會一夕黯淡,「若法治不重要,為什麼在中國自2000年後崛起迄今,上海、深圳等這些城市仍無法超越香港?」

 

如今香港資金嚴重外逃,香港外匯存底8月單月銳減156億美元至4,328億美元,創自香港1988年首次公布數據以來最大跌幅,同期間,8月港元存款驟降1,110億港元,而有意思的是,外逃的香港資金流入了鄰近的新加坡,新加坡8月匯入資金達800億星幣、折合約600億美元,對台灣來說,重要的是如何建置制度讓這些外逃的錢、外逃的心來到台灣。

 

金融穩定是台灣極大優勢

 

究竟台灣要如何吸引香港的外逃資金?呂桔誠表示,台灣保險業者海外資產高達17兆元,且台灣金融人才散布全球各地,不少金融高層都曾在華爾街歷練過,至於有錢人為什麼錢不給台灣人管?除了財不露白的考量外,更重要的是,台灣缺乏豐富的投資標的物。他說,台灣發展國際理財平台的關鍵不在錢、也不在人,金融穩定是台灣很大的優勢,因此,如何吸引具國際網絡的外資機構在台設點,並吸納台籍金融人才,才是台灣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重點。

 

至於台灣要如何建構媲美星港的財富管理中心?張傳章說,法治及信心是國際理財平台的基石,此外,人才也很重要,對此金管會推動金融引才,包含:留才、育才、攬才三大面向,體現在境內外基金業者的躍進、深耕計畫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對銀行業人員的培訓等上,同時,金管會務實推動國際理財平台的建置,擬開放符合條件的高資產客戶可在DBU(外匯指定銀行)買賣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的商品,鼓勵開發具台灣特色的商品,以及聚焦二代傳承問題。「有錢人的理財方式迥然不同於常人,我們要有提供量身訂製商品的能力,而這是目前台灣銀行業較缺乏的。」

 

同時,張傳章也指出,香港之所以能成為國際理財中心,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國際化,即英文環境,因此金管會逐步要求上市櫃企業年報以及股東會議手冊等相關資料的英文資訊揭露,以拉近與星港的差距,這措施正與政府的雙語政策不謀而合。

 

對於台灣發展財富管理業務,除商品多元、聚焦家族傳承、人才等方面的強化外,還能從何處著手?姚惠珍指出,台灣與新加坡兩地在二代傳承上很大的不同在於,新加坡積極推動「家族辦公室」機制,多年前就對這群「貴」客提供相關稅賦優惠,以吸引全球富豪自動錢進獅城,今年更進一步下修免稅門檻至5,000萬美元、聘僱的專業投資人數門檻減至3人且專業投資人可以是家族成員,以利其移民,而「台灣現在要問的是,我們可以承擔這麼多的稅損嗎?」

 

吸納富豪同時應重視租平衡

 

姚惠珍補充,台灣藝術品收藏買盤一直以來都很穩定,發展藝術品拍賣有很好的利基,因此1996年前蘇富比、佳士得等都是在台灣進行藝術品拍賣,但自從台灣把藝術品拍賣的全部獲利納入個人綜合所得後,這些藝術品拍賣活動自2000年後都跑到鄰近的香港、新加坡進行了。她以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於2017年香港秋拍釋出30億元古董,獲利約25億元為例,若以台灣當時的稅制計算,25億元獲利將全額計入個人綜所稅,幸好台灣意識到這樣的稅制恐不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之後降低相關稅賦門檻,改為最高純益的6%納入個人綜所稅,即曹興誠計入個人綜所稅的金額從25億元大幅減為1.5億元,儘管台灣已大幅下修富豪們的稅賦負擔,但對曹興誠來說,台灣的稅賦優惠仍比不過香港拍賣只需繳500萬元的印花稅,且這筆費用還是由拍賣公司支付來得誘人。

 

姚惠珍說,以香港藝術品拍賣一年可創造2,000億港幣產值來看,大家可以好好動腦該如何吸引藝術品買賣重回台灣。但同時姚惠珍也建議,我們應當以香港反送中事件為鏡,提醒台灣在吸納全球富豪的過程中,亦應重視相關租稅平衡,勿顧此失彼擴大貧富差距、加深民怨。

 

重新定位台灣在全球業鏈角色

 

而時值台灣積極推動國際理財平台的當下,要如何獲得國際金融人才青睞,前進台灣?張傳章說,政府在攬才方面多有努力,例如金管會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擬定「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具有金融領域特殊專長之資格條件及認定原則」,適用對象為高階金融人才以及具特殊專業人士,以利金融機構延攬具傑出專業才能或有跨國經驗,為我國亟需的外國人才,這措施不僅不會影響國內既有金融從業人員就業,且能進而提升國內金融產業know-how。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表示,台灣供應鏈過去幾十年在全球扮演重要角色,美中貿易戰對台灣是契機,政府以及企業都要把握住。

 

而在美中貿易戰下,台美中未來可能的發展走向?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副所長花佳正說,中國可能運用迂迴手段應付美國,但這些迂迴的小協議根本無法解決美中貿易的結構性問題。他預估,除非中國發生了嚴重的經濟衰退,不然中國政府不會放棄國家資本主義朝向私有制發展;美國方面,民主黨也不主張對中國去除關稅,即便明年民主黨獲勝,美國對中政策也不可能回到歐巴馬時代,假若美國總統川普順利連任,預估美國對中貿易態度將更強硬,另外,美國若想與中國談判獲得較大優勢,必須在亞太國家間找到其他替代中國的供應鏈。

 

至於台灣,花佳正說,台灣參與中國以外的國際供應鏈程度越高,也越符合美國利益,若台灣可以成為美國從國際供應鏈中取得更多中國製造的替代品,將有助於美國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施壓。他呼籲,在此環境下,台灣必須重新定位在全球產業鏈的角色,亟需掌握新經濟發展契機。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鄭貞茂指出,「台灣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管未來美中貿易戰何去何從,只要掌握了關鍵技術,台灣就不可能被犧牲掉。」遇到危機時,重點在於如何做出調整,面對美中貿易戰,政府要做的是審慎評估國際情勢,適時做出應變,就目前看來,台商基本上都沒有受傷,尤其台積電因為掌握關鍵技術,股價今年迭創新高,台灣經濟仍穩步向上,今年經濟成長率仍可保二,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現在台商回來了,政府也推出相關措施協助資金進入實體產業落地台灣,台灣產業將進入老老實實賺錢的階段,這對台灣來說是重要階段,將可改善過去投資低迷的情況,且因為台灣資源有限,企業除了老實賺錢外,未來更要有企圖心轉型賺知識財。

 

〈更多文章內容請詳:台灣銀行家 [第119期]〉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http://service.tabf.org.tw/TTB

FinTech Taipei 2019台北金融科技展 11/29~11/30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